金砖峰会|走进喀山,探访“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明珠”

分享到:

金砖峰会|走进喀山,探访“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明珠”

2024-10-23 06:2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喀山10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喀山”,一个既属于东方也属于西方的名字,伊斯兰文明与斯拉夫文明在这里交融,静静流淌着的伏尔加河沐浴着喀山汗国昔日的荣光。它曾见证列宁和托尔斯泰的成长,如今也将见证“金砖大家庭”实现历史性扩员后的首次大团聚。   10月21日晚,俄罗斯喀山,喀山克里姆林宫宫墙外侧开启金砖峰会主题灯光秀,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峰会举行期间,每晚灯光秀将于17时持续至24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祺/摄   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举行,将有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代表团抵达喀山参会。如今这座“金砖之城”已准备就绪,请跟随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一起走进喀山,探访这颗“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明珠”。   “你最好把我说的都记下来,这些地方都要去,相信我,喀山这口‘大锅’你跳进来就不想出去了”。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路上,出租车司机罗别尔特争分夺秒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眼中风情万种的家乡,尽管还没来得及目睹喀山克里姆林宫和库尔・沙里夫清真寺的真容,但鞑靼人民特有的热情,记者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就已经真切感受到了。   10月21日,俄罗斯喀山,矗立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宫墙外侧的喀山翼龙“齐兰特”旁搭建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宣传装置。相传这种带有翅膀的神龙曾生活在喀山,如今是喀山的象征之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祺/摄   在鞑靼语中“喀山”一词有“煮锅”之意,顾名思义,这座城市的地貌形似一口锅,也像一只碗。卡赞河将喀山一分为二,新城区和老城区隔河相望,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公元1005年,伏尔加-保加尔公国的统治者在卡赞河、卡马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建立了喀山,1000多年过去了,随着多元文化持续涌入,这口当年的“煮锅”已然在岁月的涤荡中蜕变为民族交汇的“熔炉”。   行走在喀山的老城区,各式建筑错落有致、色彩明亮丰富,城市格调质朴而不失典雅,温润而别有风情。静静流淌着的伏尔加河为伊斯兰文明与斯拉夫文明在此交融提供了天然纽带。今天的喀山,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享有俄罗斯“第三首都”“宗教首都”的美誉。   10月21日,俄罗斯喀山,喀山克里姆林宫景观,街道上悬挂着“2024年喀山金砖峰会”的道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祺/摄   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布拉戈维申斯克教堂与库尔・沙里夫清真寺并处其间;在老城区,大大小小的东正教教堂和清真寺散落其间。如果说喀山的历史文化特征是东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与交融,那么今天留下来的只有属于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接纳。   “我是俄罗斯族人,嫁给了鞑靼族小伙儿,我的同事古谢尔是鞑靼族姑娘,她嫁给了俄罗斯族丈夫。”喀山列宁故居博物馆讲解员莉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今天的喀山和鞑靼斯坦,鞑靼族和俄罗斯族通婚非常普遍,走在鞑靼斯坦共和国街头,仅凭外表已经很难分辨出从你身边走过的究竟是鞑靼族人还是俄罗斯族人。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喀山的鞑靼族和俄罗斯族人口分别占总城市总人口的48.8%和46.8%。虽然鞑靼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俄罗斯族主要信仰东正教,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汇聚起多元文化,成就了喀山的包容之美。   喀山列宁故居博物馆的讲解员古谢尔告诉记者,“我们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但我和丈夫还有孩子们的宗教信仰都不同,我们从来没有干涉过孩子们的选择,他们有的信仰东正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教。不论他们选择什么,我们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这里,所有的宗教信仰都可以和睦共处,我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就是喀山的魅力。”   正是这份包容,让喀山在苏联解体后迅速踏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的喀山不仅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济、工业、科技、教育中心。   “今天的喀山已是俄罗斯的第三大都市。以往人们把喀山称作‘小圣彼得堡’,今天,我们甚至可以骄傲地将圣彼得堡唤为‘大喀山’。”出租车司机罗别尔特对记者说道。随着金砖峰会举行,喀山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